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6章 奇葩老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末代帝王宣统身边,有“五大帝师”随侍,这条信息正史野史皆有记录。

    启蒙之师陆润庠,同治十三年状元,病逝于故宫毓庆宫;

    股肱之师陈宝琛,同治七年进士,宣统三年担任溥仪的老师;

    上书房师傅朱益藩,职责为皇帝解惑答疑,光绪庚寅翰林,曾任北大第三任校长;

    书法及书画师傅袁励准,光绪朝进士,擅长诗文书画,而书法更似米芾,劲力奔放,潇洒自如。被誉为“中华第一门”的“新华门”匾额书法就是出自其手,至今还悬挂在中.南.海.;

    此外,宣统还有一名外文师傅,那就是苏格兰人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

    此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也就是爱伦岛岛主!

    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此人极具争议性。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

    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紫禁城的黄昏》,素来被作为西方研究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第一手素材。

    庄士敦不仅对溥仪竭诚尽忠,也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

    但在大量中国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将他写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甚至说庄士敦教英文是假,实际上是小朝廷与英国使馆的联络人,是英国特务!

    让庄士敦悲哀的是,他在英国人的眼中,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一心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为什么呢?

    光绪二十七年(1901),庄士敦以“林绍阳”的笔名,在伦敦出版了《一个中国人有关基/督教传教活动向基/督教世界的呼吁》一书。书中指责基/督教会传教士,试图改变中国社会的做法等。这本书一经刊发,立即引起欧洲宗教界的猛烈抨击,称他为“古怪的佛教徒”“欧洲文化的叛逆者”。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江。此后二十年,他一直在中国内陆四处“旅游”,搜罗中国古籍,钻研东方儒学及佛学,研究诗词之道及茶道,结交清末民初的文人名士,在中国闯出偌大的名气。

    1919年2月,赴京,在李经迈(李鸿章的小儿子,张勋复辟的推动者之一)的推荐下,开始了“帝师”生涯,教授宣统帝算学、自然科学及英文读写。

    看过《末代皇帝》的小伙伴肯定不陌生,溥仪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陈宝琛是我唯一的灵魂。不过,自从来了庄士敦,我又多了一个灵魂,庄士敦是我的灵魂的重要部分。”

    可见,庄士敦对于溥仪的影响力。

    不过话说回来,庄士敦对于溥仪动了真感情。

    1934年出版的《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讲述了他作为溥仪的帝师,在紫禁城的见闻,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第一手资料的秘闻。当时的欧洲人对于清政府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这本书大卖特卖。

    为了纪念在东方的日子,或者说怀念溥仪,他花费巨资在苏格兰购买一座小岛,即爱伦岛。他在岛上升起大清国的龙旗,所有建筑,一水的中式,其厅内陈设同样是中式,即便是几个厅堂,都取中式名称,像什么“皇帝厅”“松竹厅”“梅厅”……

    如果有客人到访,庄士敦他就会穿着溥仪赐给他的那套一品顶戴官服,这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生的荣耀,而且他还将溥仪赏赐给他的所有东西都珍藏了起来。

    1938年3月6日,庄士敦魂归天堂,享年64岁。

    他去世后,因终身未娶,没有子女继承财产,因此,包括这座小岛及岛内建筑、家居、陈设物品等等,还有他的存款一万两千英镑,委托给苏格兰皇家银行,成立爱伦岛基金,又叫做约翰斯顿信托基金。他们将负责管理和维护岛上的一切。

    约翰斯顿信托基金为什么要出售这座小岛及岛上的一切呢?实在是庄士敦当初支付的费用,不足以负担维护这座岛屿所需要的巨额费用。

    过去的四十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为这桩业务,已经赔付近二十万英镑。

    他们现在自身都很危险(前面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