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登闻鼓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但人家要插手,他也不好拒绝。

    现在看来,是他杞人忧天了。这些王公贵族没有实际的权利,大越朝对他们除了权力外,其他都相当优待。不需要去争去抢,爵位都是世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群人除了喜欢屯田外,对其他事

    情也就不怎么上心了。

    周颐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他还真怕自己还没成长起来,就被别人摘了果子。

    现在佟葆保他们这样,正是周颐求之不得的样子,挂着这些纨绔子的名头,有什么事也可以挡一挡。虽说有些卑鄙,但也没法子。

    如此,过了十几日,这些少年们已经完全可以独挡一面,除了现在对新闻的敏感性还需要周颐把控以外,其他方面已经可以做得很好。

    这样一来,周颐也可以抽空去做别的事情。

    刚刚把大越时报这边安置妥当,第二天去翰林院点卯的时候,便听说有人敲了午门外的登闻鼓。

    登闻鼓是大越朝的一种直诉方式,从县、州、府一直到京城衙门都设有登闻鼓,逢敲必应。

    但地方上的登闻鼓由于天高皇帝远,那些地方官到底怎么操作的,京城里也不知道,也就渐渐的流于了一种形式。

    但大越朝还有一面登闻鼓,若真有天大冤屈的老百姓,即便跋山涉水也会来到京城,这就是设立在午门外的登闻鼓。这面登闻鼓一旦敲响,六科給事中必须要奏报给皇帝,皇帝看过后,决定受不受理,若受理,则一般交由督察院负责,案情重大,涉及到高官或王公贵族,则还需大理寺

    与督察院共同审理,最后结果也要给皇帝过目。

    但这面登闻鼓也不是谁都能敲响的,要想敲到这面登闻鼓,可不是地方上的挨几十下板子,而是真正的上刀山下火海。

    滚刀片,下油锅……如此你还不死,那也只能说明是老天爷都看不过你的冤屈了。

    而这次敲登闻鼓的人状告的不是什么一般的人物,而是尉迟公府。

    大越朝现存的世袭罔替的功勋之后为四公三侯。

    四公分别是祁国公府,也就是祁瞿他们家。张国公府,张廷兴就是现在的张国公爷的嫡子。还有林国公府和尉迟公府。

    三侯是郑侯,虞侯和武侯。

    现在的尉迟公叫尉迟经。

    敲登闻鼓的是京城往西的一个叫清屏小县里的人。

    诉说的冤屈震惊了众人。

    按这个上诉的人说。尉迟公府为了强占民田无所不用其极。

    本来若是尉迟公府给的银子还合算,这些平民也就不会抗争了,自古民与官斗,哪里有好下场。

    但关键是尉迟公府一亩给的钱竟然只有一两银子,一般良田的话,就算一亩十两都买不到,这样的价钱哪里是买,根本就是明抢。

    田地就是农民的根,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全在这些薄田上,尉迟公府这样做不是逼他们去死么!

    清屏县的这些人当然不愿意。

    但尉迟公府多大的权势,人家早就打点好了当地衙门。这些良民的田地竟然在他们不知晓的情况下直接过了户,变更到了尉迟公府名下。

    这些田地原本的主人还是遭到官丁驱赶的时候才知晓的。

    好好的田竟然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变成了别人的,而且他们连一个铜板的卖地钱都没看见,这些人当然不愿意了。

    没了地,他们就只有等死,于是清屏县所有被占了田地的农民便联合起来,和尉迟公府派去的下人要一个说法。

    推搡之间,尉迟公府的下人竟然打死了人。

    这下子事情闹得更大了,这些平民联合起来去衙门告状,但衙门早就被尉迟公府打点好了,怎么会帮这些无权无势的泥腿子。

    这些人申诉无门,便准备来京城告御状。

    但这消息却被清屏县衙和尉迟公府的下人知道了,他们为了怕事情走漏风声,竟然丧心病狂的想杀人灭口。

    趁这些人来京的途中,直接将他们赶到一起,点火烧人。

    一百多人到京城告御状,逃出来的只有不下二十人。

    这二十人学乖了,分批走,谁能走到登闻鼓前谁就算拼死也要为被强占田地的一千多户人家和死去的那八十人讨个公道。

    这二十人到了京城,尉迟公府这边也知道了,只要一冒头,这些人就会不明不白的消失,而天理昭昭,唯一的一个人没有被找到,就真的被他走到了登闻鼓前。

    案情耸人听闻,崇正帝当时看了递上去的那还附有斑斑血迹的诉状后,罕见的冒了真火,马上下令控制住了尉迟公府。

    并指派监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联合审理,务必要把案子查的水落石出。

    周颐听到案情经过,在翰林院呆坐了一上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啊!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丧心病狂?他摊开手看着自己白净的手掌,难道他来到这里,一生就只能陷在争权夺利的漩涡里?之前他发誓,要有足够的权势,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但现在看来,什么时候是个

    头呢,他到了一个高度,前方似乎总有更强大的敌人在等着他!

    而他汲汲营营的,就只能是为了生存吗?这一瞬间,他见到的难民,元平府的灾民,还有今天这桩骇人听闻的案情一一在他脑子里闪过。

    周颐捏紧了手掌。

    这件案子事实经过再清楚不过,大理寺甚至从尉迟侯府一个下人府邸搜出了被关押的来京城告御状的那十九人。

    而尉迟公坚持说自己并不知情,他只是买田地,并且也是按市价给的,只是因为下人擅自做主,齐图贪墨银两,才酿出了后面的祸事。

    而尉迟公府的下人也认了,承认是见财心起,才想了那样的法子。

    尉迟公是世袭罔替的四公之一,家里还有大越开国皇帝赐的免死金牌。

    大理寺和监察院做不了定夺,又把案子呈到了御前。

    崇正帝发了好大的脾气,并下令第二天开早朝讨论。

    第二天,周颐早早的起床,到了午门外等着早朝,和他打招呼的人非常多,杨知文和邢景两个的免职时间终于到了。

    这会儿站在前面。

    钟声响,众位官员排着队进入了金銮殿,这次周颐不是站在末尾了,而是队伍中间。

    崇正皇帝的心情似乎很不好,阴沉着脸,直接叫人将尉迟公带了上来。

    尉迟公四十岁左右,面白微须,可能是这几天操了心,眼睛里满是红血丝,脸上也是一副疲态。他一到大殿,就五体投地的趴在地上,痛哭流涕:“皇上,微臣冤啊,真不是微臣下令干的,都是那些不知事的下人,皇上,微臣祖先曾随打下这万里江山,忠肝义胆,微

    臣就算再糊涂,也不至于会做出这般害人性命的事,皇上,您要明察啊……”不过这时候就有御史跳了出来:“尉迟公真是会推脱,侵占民田,害人性命,桩桩件件实在让人触目惊心,现在却想推给下人了事,未免想的太过简单了些。皇上,微臣建

    议必须追究蔚迟公到底,不然那些被侵占良田的人家,还有那被害的八十名良民,他们的公道去何处申诉?”

    “臣附议”又一名臣子站出来说道。“皇上,微臣有不同的看法,尉迟公并不缺那点儿银子,他何至于去占那些平民的便宜,微臣觉得尉迟公并没有说谎,肯定是下人擅自做主,这才酿成了这等祸事,尉迟公

    是忠烈之后,若因为下人而牵连到他,未免有些寒先人之心。”

    “臣附议……”

    “臣附议……”

    那御史和这名官员说的话都各自有人支持。

    周颐看了一下。

    支持御史的的多是朝廷上的清流,比如像翰林院,御史,监察院这类的,而支持从轻处罚尉迟公的多是一些王公贵族。

    还有一些并没有表态,诸如邢景,杨知文之类的。

    也是,大boss都是要最后上场的,不能轻易叫人看去了虚实。

    崇正帝冷笑一声:“下人?当朕是傻子呢!你尉迟公家的下人真是好大的狗胆,若没有你尉迟公的权势,你家下人能联合当地官府,去欺压这些百姓?”

    “臣万死……”崇正帝这一句,直接将尉迟公的命吓掉了一半。

    “皇上,微臣建议从严处罚尉迟公,以儆效尤。”见崇正帝这样说,马上就有臣子附和道。

    还是清流官员。“皇上,现在所有的证据都证明是尉迟府的下人擅作主张,尉迟公只不过是拿了银子让下人去买田地而已,之后的事情他一概不知,皇上,还请您明察啊!”祁国公出来说

    道。

    “请皇上明察……”这是林国公。

    “请皇上明察……”虞侯。

    “请皇上明察……”

    没一会儿,除了趴在地上的尉迟公,其他四公三侯全部出列道。

    “臣弟附议”福王爷的声音。

    “臣附议”杨知文的声音。

    “……”渐渐的,大半个朝廷的官员都站出来支持尉迟公。

    而建议严惩尉迟公的总共也不过十来人。

    还有一小半则站在原地,不知如何表态。“周颐,朕见你并未说话,说说的你看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